小嗨书

小嗨书 > 明落之玺 > 第115章 灵璧决战(第2页)

第115章 灵璧决战(第2页)

“姚师傅,看这舆图。”朱棣指甲深深掐进济南府的位置,绢帛上渗出血渍,“五十万南军像铁索横江......”话还未说完,帐外传来铠甲的铿锵声。

朱高煦掀帘而入,眉骨上新添的刀疤还在渗血,大声说道:“父王,儿臣认为,应取凤阳。凤阳乃朝廷龙兴之地,拿下凤阳,便可阻断朝廷北方援兵,再南下渡江,可保万无一失。”

朱能听闻,当即摇头反驳道:“依属下愚见,夺取淮安才是重中之重。淮安乃南北要冲、咽喉之地,战略意义非凡。我军若能将其掌控,以此为根基,徐徐向长江沿岸推进,步步为营,方为稳妥之策。”

朱棣听后,面上神情一滞,旋即双眉紧紧攒聚,如老树盘根般纠结,眸中满是凝重,内心被对当下复杂局势的深深忧虑填满,一时间仿若被抽去了言语,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。

姚广孝洞若观火,一眼勘破朱棣心底隐忧,当即进谏:“殿下,今时局势危急,每分每秒皆重若千钧,容不得贻误,不可使建文帝有反击之机。凤阳、淮安若强攻,必陷入持久战,劳师糜饷,与我军速战速决方略相悖。战事迁延,朝廷军便能沿江布防,我军将进退维谷。依臣之见,莫若当机立断,舍弃诸般城池,避无谓战损,兵贵神速,倾全军之力直扑金陵。金陵既下,天下传檄可定,大业可成!”

灵璧城外,赤土在烈日的炙烤下痛苦地龟裂开来,缝隙中渗出的黑红血痂触目惊心。平安脚踏着发烫的盾牌残片,神色凝重地巡视营垒。汗水反复蒸发,在他甲胄的缝隙间留下层层盐霜,簌簌掉落,那是七天七夜浴血奋战与艰苦坚守,血汗凝练的痕迹。

回想起粮车被劫的那日,平安仍历历在目。他亲眼看着伙头军将最后半袋粟米刮得干干净净,又无奈地混着观音土,勉强捏成难以下咽的饼团,那一幕,满是绝境中的悲戚与辛酸 。

“报——徐都督部昨夜拔营回防!”斥候一路疾驰而来,扯着嗓子嘶喊,声音划破死寂,惊起一群秃鹫,这些食腐者已在这血腥战场上空贪婪地盘旋三日之久。

平安下意识抚过腰间玉带,思绪飘远。岁月匆匆,当年太祖亲赐的玉带,其上螭纹如今已被摩挲成了团云状。可如今山河破碎,局势危如累卵。突然,他眼神一凛,猛地抽出佩剑,寒光一闪,“咔嚓”一声,案角应声而断 ,断木四溅。

“传令!三更造饭,五更突围!”平安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,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。碎木溅落在铺开的《山河社稷图》上,好巧不巧,恰好盖住了淮泗水网,仿佛连山河都在预示这场突围的艰难。

朱棣听闻朱允炆调回徐辉祖,且未曾征调梅殷与沐晟所率军队,不禁心下生疑,暗自忖度:这建文小儿,究竟是对用兵之道一窍不通,还是已然战意全无,无心应战了?这时,香玺那句“我会劝他放弃江山!”蓦地在他耳畔回响起来。莫非,香玺已然成功劝服朱允炆?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朱棣环顾当下局势,越想越笃定,香玺必定已经说动了建文帝。不然,如何解释朱允炆毫无征兆地撤走徐辉祖,又搁置调令梅殷与沐家军之事?这般行事,实在是有违常理,毫无战略逻辑可言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