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这边大同小异。
其余地方可能因为经济发展不同导致价格有所不同,大体却是没有多少差距的。
最多也就三四百两的差别。
去年一场县试下来丁承恩这个主持县试的县令大人就收了一万多两,不过这笔钱不是都落他一人兜中,还得跟县丞、主薄以及负责儒学的教谕分。
最后账一算,也就得了不到四千两。
不是丁承恩不想独吞,实是规矩如此。
县丞和主薄虽是他的下级,但二人有个与正印官联名签署的权利,也就是县里下发的重要文件必须有佐贰官共同签署,否则就无效,往上级衙门送的重要公文也是如此。
故而丁承恩想要在甘泉县把工作做好,把这个县令当好就不能得罪两个下属佐贰官。
不然和佐贰官产生矛盾导致县衙工作停摆,上面肯定认为他这个正印官无能,轻则调职,重则说不定就要弹劾摘顶戴了。
县学教谕都是举人出身,和县令这个进士出身没法比,然而教谕在县级衙门中比县丞和主薄的升迁机会更大。
前面二者想要升任县令可以说难于上青天,教谕则不同,除了升县令的机会远大于县丞和主薄,还能到府里任主管教育的教授。
论权力,教谕不及县丞和主薄,论前程县丞、主薄就不能和人比了。
就是县令这个正印官在教谕面前都得客客气气。
其实也不是什么特殊原因,就是因为教谕是科举的一线负责人,而科举又是官员的温床。
六部还以礼部为尊呢。
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,礼部尚书入阁(军机处)的概率也是远超其余五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