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问题在于,羌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,多数时候都是黄沙漫天。
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水利工程的修建,简直就是难上加难。
陈同羽越想越觉得郑予翔的计划不靠谱,他觉得现在与北绒的战事刚刚停歇,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。
此时大兴土木搞这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,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还会让百姓们疲于奔命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在陈同羽看来,与其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去搞水利工程,倒不如每年多派遣一些人手去赈灾,这样既能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渡过难关,又能赢得民心,何乐而不为呢?
就这样御史大夫和丞相两派人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,两派人明里暗里用的手段都不少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郑予翔是觉得如今战事刚刚平息,许多百姓都流离失所,这种情况,单纯地依靠不断地救济和赈灾,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倒不如换个思路,将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利用起来。
让朝廷来负责这些百姓的吃食,然后组织他们去参与水利工程的修建。
这样一来,不仅可以解决难民的生计问题,让他们有饭吃、有活干,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。
而且,如果水利工程能够顺利修建完成,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好事,既解决了羌州旱灾的问题,又解决了难民的问题。
书房内
丞相府的书房内,一群身着官服的人围坐在一起,正讨论着羌州水利工程的可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