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布达佩斯事件,各国的态度不一,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帝国政府,而英国和法国则幸灾乐祸,不过,他们虽然对现在奥匈帝国的情况抱着看戏的态度,这并不意味他们对工党有所好感。
在英法等国家看来,奥匈帝国受到重创自然很好,但是匈牙利工党必须被消灭。
而匈牙利工党也有自己的支持者,主要是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工党组织,甚至包括奥匈帝国其他地区的工党,就比如奥地利工党等等。
而远在海外的东非,对于匈牙利工党的态度也很明确,那就是支持奥匈帝国政府对其进行镇压。
莱茵宫。
东非对于奥匈帝国的本轮政治危机也极其关注,虽然三国近些年来有些貌合神离,但毫无疑问,三个由德意志人主导的世界大国,能够帮助三个国家在全世界争取更大的话语权。
恩斯特放下手里关于匈牙利最终情况的情报对皇储说道:“这些年德国和奥地利,虽然在和我们的外交中各有各的小心思,但是毫无疑问,三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始终大于分歧。”
“所以,对于这次匈牙利工党叛乱,我们也要对奥匈帝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,弗里德里希,你给哈布斯堡去一份邮电,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的支持!”
弗里德里希将一封电报放到桌子上说道:“父亲,昨天我就已经和鲁道夫皇储进行了沟通,他说这次匈牙利叛乱,对于奥匈帝国是不亚于1848年的政治危机。”
“而哈布斯堡想要应对这次危机,不仅仅是处理工党分子那么简单,还要提防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趁机兴风作浪,以及苏联的干预,周边国家的异动。”
“现在奥匈帝国可以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,稍有不慎这个古老的帝国说不定就会彻底消失在欧洲大陆上。”
所谓的1848年,发生了震荡整个欧洲大革命,在法国,稍微统一的德国地区,意大利地区,奥地利帝国等等地方,这也代表着欧洲封建势力的正式衰微。
而当时的奥地利帝国,直接因此变成了后来的奥匈帝国,不得不接受这种二元政治来弥合国家的创伤。
所以,鲁道夫将这次匈牙利叛乱和1848年欧洲革命对比,也显示了奥匈帝国政府对本次匈牙利叛乱的担忧和焦虑。
对于这一点,恩斯特说道:“实际上从1848年以后,奥地利帝国变成奥匈帝国以来,它就不是一个正常国家,近些年来哈布斯堡所做出的努力,不说完全没有效果,也是聊胜于无。”
“各个地方的离心力越来越强,这几乎是无解的问题,除非把整个帝国打碎再重新融在一起,但维也纳显然没有这么做的底气和能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