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种环境下长大,迪希雅长大后自然成了佣兵。
迪希雅小时候最喜欢吃枣椰。但库塞拉完全不知道拆枣椰的方法,就拿着刀胡乱地戳来戳去,把里面的果肉都弄得乱七八糟,完全没办法下口吃。
最后只能把果肉都刮下来,混在牛奶里,勉强给迪希雅当做粥来吃。
迪希雅有时候也会怀念这种粥的味道,还有那个拆枣椰都能拆得手忙脚乱的老爹。
长大以后,迪希雅成为了佣兵,才深感佣兵的工作可不容易,先不说接受的委托难度如何,更让人头疼的是完成委托后如何让客户迅速地结清钱款。
教令院结钱最爽快,冒险家协会其次,结钱最不爽快的是那些做货物贸易的商人,他们总是说自己的资金正在周转,暂时拿不出多少现钱,让迪希雅再等等。
虽然不是一把手,但这些事务都是由迪希雅负责。
不像走出沙漠后就一去不回头的人,迪希雅始终都为出身沙漠而自豪。
不过很多时候,这一身份也给她带去了不便。她没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,除去武力与沙漠生存知识,她不懂任何复杂技术,就像许多“镀金旅团”佣兵那样。
迪希雅清楚地知道,这是他们的局限,沙漠人的精力和求知心早就被狂风和热沙侵蚀。
如果她没有见识过教令院的智慧造物,没尝过蒙德产的美酒,没见过璃月的精巧器皿与枫丹人的机械工艺,恐怕她也无法深刻认识到这种生活的局限。
论勇气,雨林人比不过悍勇的沙漠人。论坚忍,风蚀地已被大风吹得千疮百孔,一代又一代的沙漠子民却还活在这里,他们甚至比山丘和石头还要顽强。
但如果沙漠人始终看不到视线之外的东西,他们永远只能在沙子里摸爬滚打。赚了摩拉拿去买美酒美食,仅有的财富全都被轻易花出去,如同落进干沙子一般消失了。
少数聪明人倒是知道要追求改变,但他们拥抱了更好的生活之后立刻就忘了古老的沙地,只顾着自己。
‘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更优秀更聪明的人?为什么我们非得卖力气,甚至卖命,才能过上稍微好点的日子?’
沙原养育了他们也限制了他们,挣脱这些限制一直是迪希雅的心愿。